蒲公英電癮院的放映師--裕峰爲大家精挑細選各式經典的好片喔!

以下為10/19 經典好片--『村之寫真集』的介紹與會後感言~~
電影簡介 藍祖蔚的影評
預告下一場時間/地點/影片
11月23日(一) 晚上7點
蒲公英親子圖書館
『當櫻花盛開』--宣傳片段(請點選)

《村之寫真集》呈現當今日本社會已逐漸消失的家庭關係。主角是一對同樣喜愛攝影的父子。留在故鄉、傳統固執的攝影師父親,和違背父親希望、選擇大城市東京的攝影助理兒子,兩人沿著山路,為山村人民留下最後的影像記憶。過程雖衝突不斷,兒子仍在不知不覺間,追隨父親的背影成長,越過父親背著攝影器材的肩膀去追尋理想。父親雖然固執嚴肅,其實也試著將人生珍貴的寶物留給兒子。孩子總在最後才會恍然大悟,沈默的父親在心中對自己一直都是默默關愛,原來幸福也就在每天平凡的生活裡。(此段文字節錄自電影網站簡介)
看後感想~~
˙佩倩
看完這影片, 首先想到的是 「拍照」的意義是什麼 ? - 為了 紀念 / 回憶 / 紀錄 ... ? 我喜歡幫人拍照, 看她(他) 看著照片, 陷入回憶, 氾著笑 ; 我喜歡拍風景照, 我看著照片, 記起那天的風, 那天的雲 & 自己當時的心情 ! 劇中老傳統攝影師, 為村子最後留影, 也是抱這樣的心情吧 ?! 劇中老傳統攝影師堅持用走的, 步步踏實地走到每一戶人家, 去為他們做最後留影 -

˙幸娟
一部沉靜的電影,有著隱隱約約的內涵,重心應該是環繞著父親的那份堅持「用腳走過,才能體會自己家鄉的美」東方傳統的家庭觀念,好像愛都不可言喻,要用心體會,可是總是要到面臨生死關頭那一刻,才知父母親到底還是愛著自己子女不過這部電影最後來得及照最後那張全家福相片,兒子也有了成就返鄉並找回姊姊,了卻父親那份遺憾,是皆大歡喜捏。
不過我想說的是,小女兒最貼心,他的願望是做一位看護士,而且不去東京,應該是會選擇留在自己的家鄉或是就近的城市服務,是否在他心中,了解到遠離大都市外的鄉村,面臨老人的凋零,是更需要年輕一輩的人留在自己的家鄉作些事情。
而父親應該也是這樣期許兒子的吧!所以才會親自帶他走他曾經所走過的路.....
阿...至於,那位小玲,起初看我是沒啥感覺啦,只是後來聽怡鳳跟佩倩的評語,才稍感有點不自然,不過也還好他應是特地安插來當兒子的女朋友,有激勵的作用...愛情呀...呵~~
最後,整部片雖很沉靜,但是有些場景很動容,尤其是父親抱病上去幫划木工人照相得畫面還有回程帶兒子到那個秘密基地觀看全鄉的一景一幕的畫面....差點奔淚ㄚ....哈哈....我的淚點很低的說......

˙裕峰
父親對兒子提出的質問『什麼是效率?』為什麼要講求效率呢?這是現代都會生活中少見的疑問。現今主流社會裡,一切所謂的現代、進步......等意象,在在以效率為基底。有人提出了反思說要『慢活』,但我看到的多是把慢活當成了另一種時尚,在忙碌工作生活中,抽出一點空閒來『刻意慢活』,想來都覺得可悲。
效率不等同於效能,快快快的思維,反而讓人的感受力變得遲鈍了,不再那麼容易感動了,就像片中父子一再往返的那條山路,漫漫長路上慢步拾級而上,即使相對無言,但兩人內心對這山村的感觸必然是日漸豐厚的,這都是因為慢,因為時間所醞釀出的果實。如果是開車,兩三天就把所有的居民都拍完,也不會有這麼動人如詩(套用你的話)的故事了,是吧?
這是我特別看到的感觸,就是傳統與現代的比較,我還是覺得傳統比較好。你看父子眺望山村全景時,那種村民們家家戶戶一派悠閒的、自在的生活步調,和那一大片自然環境多麼和諧啊∼人與土地的情感,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能產生深刻連結。在地景地貌快速變化的城市裡,是找不到的。
另外,每次看到高橋先生在按下快門後,向被攝者深深一鞠躬時,我都莫名感動。我在想,為什麼高橋要對他們說感謝呢?那一句句感謝,似乎隱涵了許多許多更深一層的意思。你覺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