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橋樑書《大野狼肚子餓日記3》時,討論什麼是「哲學」。
我:「什麼是哲學?」
學生:「不知道。」
我:「哲學是探討生存的意義。你們有想過自己活著的意義嗎?」
學生:「沒有。」
生A舉手:「我有想過。」
我:「妳想過!有得到答案嗎?」
生A:「沒有。」
(二)《大野狼肚子餓日記3》副標是「愛讀書的兔子怎麼吃?」於是討論到「上學唸書」這件事。
我:「為什麼要上學?」
生B:「為了以後可以找到工作。」
我:「上學讀書是為了以後找工作嗎?」
生們:「不是。」
生C:「上學是為了學習到知識。」
我:「可是,不一定要上學才可以學到知識,看課外書也可以啊!」
生D:「那是教育局規定的。」
我:「教育局為什麼要這樣規定?」一陣沉默後,
生E:「為了讓國家有好的人才。」
生F:「為了讓國家有競爭力。」
我:「如果一個人唸書唸得不好,那他就不是人才了嗎?」
生G:「不一定。他可能有其它方面的才華。」
我:「既然是這樣,到底為什麼一定要上學讀書呢?」
學生被問倒了。
(三)同樣是《大野狼肚子餓日記3》這本書延伸的問題,書中有一句話是「人是會說話的蘆葦」。
我:「你們知道什麼是蘆葦嗎?」
生們:「知道,是一種植物。」
我:「植物是活的還是死的?」
生們:「是活的。」
我:「它是活的,所以它是一個生命,對不對?」
生們:「對。」
我:「人是死的還是活的?」
生們:「活的。」
我:「那麼人也是一個生命。植物是生命,人也是生命,所以人是會說話的蘆葦,對不對?」
生們:「對!」
我:「咦?人是會說話的蘆葦嗎!」
生們趕緊搖頭:「不對!」
我:「剛才你們明明說對,為什麼現在又不對了?」
一陣寡言後,生A:「人比起蘆葦可以做更多事。」
那也意指,人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
(四)介紹《發條鐘》前,先與學生討論「故事」的本質,其中討論到故事中的人物有沒有可能跑到現實生活
中來,我請學生舉書名為例,大家再一起討論那本書裡的人可不可能出現在生活中。
生H:「哈利波特。」
大家:「不可能。」
生I:「死亡筆記本。」
大家:「不可能。」
小女生J舉手說:「如果有一個人剛好跟男主角長得很像……」
我:「對耶,如果有一個人剛好跟男主角長得很像,個性也一樣,又做同樣的事,那不就像是死亡筆記本
裡的人出現在現實中了嗎?」
(五)承上。
我:「故事的結局是既定的嗎?」
生們:「不一定。」
我:「可是,當你在看一本小說的第一頁時,它的最後一頁已經在那裡,已經有結局了。」
生A:「只看到開頭,還不知道結局時,可以自己想像。」
活動接近尾聲時,讓學生們填了一張回饋單,根據回饋單做出以下統計。
*三本書中最想借來看完整本的:
《發條鐘》22票,
《貓島上的懶人樹》3票,
《大野狼肚子餓日記》2票。
*學生喜歡閱讀的類型,前三名:
1.恐怖懸疑2.愛情3.好笑的、散文
*中年級學生喜歡的書,前三名:
1.恐怖懸疑2.好笑的3.搞怪創意、歷史
*高年級學生喜歡的書,前三名:
1.恐怖懸疑2.愛情3.散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